教練式領導
主管(教練)所執行的領導方式相較傳統的管理方法其層次有所不同,傳統領導方式光譜兩端一端是獨裁另一端是自由放任期待他人表現:
- 獨裁階段,一切管理的方式皆為命令下達,拒絕屬下的意見,這樣做的好處是執行效率最高最為快速,領導者會產生操縱感,但是對於下屬則會使其產生沮喪及畏懼,造成心口不一,屬下的意見無法好好表達。第二個缺點為員工在沒有親自體驗、嘗試過的情況下難以記得被告知的事情,因此再犯錯的機率較高。
- 說服階段,領導者說明自己的想法,企圖說服下屬,最終下屬的意見依然不會被聽見,因此其影響與獨裁並無太大差別。
- 討論階段,透過討論方向並不一定是如同領導者所期待的方向,然而風險卻會有可能因為民主的討論而沒有定論甚至方向錯誤。
- 退讓階段,領導者將一切決定權交由下屬自由選擇,領導者可旅行其他職責,然而此風險是領導者放棄了自己的職責,但責任依然在自己身上,屬下若不能夠了解任務的各個層面則表現依然不佳,甚至是不知所挫。
教練式領導是不同層次的,透過問答溝通與對話,下屬回應主管的問題是回去思考任務的不同層面,輕楚的了解情況可以讓他更有能力看到方向,並且培養自己的責任感。主管聽著下屬的回答除了可以了解任務的狀況,也可以了解屬下的思路,這樣的對話只有支持而沒有威脅性,即使主管不在場,下屬依然可以獨立行動。領導者的任務是完成工作及培養員工,教練式領導的過程是自然而然的對話,不會有壓迫感或是不平等感,因而能夠有滲透性。
好處
依照任務考量的重點不同,有著不同的使用時機,若時間是首要考量,則最快的方式會是自己來,然而這樣容易讓人產生依賴感,長遠來看並無幫助。除此以外若品質是主要考量,則教練有助於提升覺察力和責任感。若發揮最大的學習效果是重要考量,則教練也可以讓學習的效果最大化。對於培養員工的承諾、工作投入度,教練式領導可以讓其產生責任感、自主性,平衡個人和組織之間的期望和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