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慮

焦慮是一種情緒表徵,並有行為、情緒、心理上的特徵,行為上例如逃避拖延任務、不斷找尋他人認同等,心理上如害怕失敗、過度擔憂他人想法等,身理上包含心跳加速拉肚子等症狀。焦慮並非問題,過度焦慮至影響生活使生活停滯才是問題,少量的焦慮有助於我們針對環境進行應變改變及進步。

常見的焦慮陷阱包含以下五種:
過度猶豫不決反芻思考逃避因應害怕建議與批評完美主義
這些陷阱容易導致更多的壓力,進而造成更多焦慮。

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焦慮,其治療可以協助認知焦慮的發生,並且採取有效的因應策略改善焦慮,進而協助自己建立自信心面對未來的目標。

要了解焦慮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,每個人格互相交織而造就一個人的行為,因此焦慮的特徵與來源每個人大不相同,最重要的是要忠於自己的天性:

在面對焦慮之前

當開始覺得要處理焦慮問題之前,往往會過度關注焦慮進而導致更深的焦慮,除此以外,也可能會因為畏懼焦慮而卻步、逃避,直到下一次遇到會導致焦慮的事件時,焦慮感會顯得更加強烈,這稱為 逃避因應 ,逃避因應雖然可以解除短期的焦慮,卻會造成長期更重的焦慮感、減少自信心或自我懷疑,不論焦慮感強弱,會給自己貼上「有問題」、「軟弱」等標籤,並在意焦慮的情況下所做的修正是否有效等,反而過度檢視焦慮現象而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,反而無法和焦慮好好和平共處。

因此要減少焦慮,我們並非要關注焦慮本身而是清楚了解自己的目標是甚麼,藉此提升自己的自信心、自尊,在有足夠的自信心下容忍、包容焦慮,認為焦慮只不過是多想了,自己的能力或是自我價值並非如此容易被打敗。

追尋目標的心態

減緩焦慮的行為

改善焦慮除了透過認知自己的思維進行想法修正以外,透過行為的改變也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及情緒。
常見方法例如透過減慢自己的呼吸速度,這將有助於讓自己的心跳跳的慢一些,讓自己可以平靜下來,並可以有意識的放鬆肩膀進行緩慢的呼吸,想像將這些呼吸吸入至身體緊繃的地方,這可以即時的降低自己的焦慮感。